艺考攻略

7*24小时求学热线

15274855379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湘军百科

长沙湘军高级中学事件 挽救清王朝命运的关键一战——曾国藩与湘军的湘潭战役

时间:2023-06-09 阅读:163次

(一)出山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清朝的正规军——八旗与绿营在战争中的表现让人惨不忍睹,这自然会让咸丰皇帝心急如焚。面对着军队全面溃烂的现实,病急乱投医的咸丰帝想起了嘉庆年间镇压白莲教起义时,各地的团练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往事,于是,他在1853年初发出诏旨,要求各地官员抓紧筹办团练,以求能够在对抗太平军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发出诏旨的同时,咸丰帝也知道,光是泛泛地发出号召是不行的,以大清国官员的作风,他们肯定会让咸丰的动员令变成一纸具文,因此,责任必须落实到人头。

于是,咸丰帝就给很多官员都下达了圣旨,要他们具体负责办理某地的团练事务。这其中有一份圣旨便落到了一个正在湖南老家戴孝守制的朝廷官员头上,他便是曾国藩。

曾国藩原本是朝廷的吏部左侍郎,也就是人事部副部长,官居二品。1852年6月,他的母亲去世了。按照传统封建礼教的规定,曾国藩要回家守孝三年。于是,曾国藩就辞去官职,回到了自己在湖南湘乡县的老家,闭门不出。

当咸丰帝要求各地官员兴办团练的时候,想起了在湖南的曾国藩,于是就给他下了一道圣旨,命令他协助湖南巡抚骆秉章筹办湖南的团练事务。

因此,曾国藩办湘军完全是风云际会、因缘巧合的原因,也就是那么一股寸劲儿让他给赶上了。如果曾国藩的老妈一直身体健康,那曾国藩就只好在北京的吏部继续管档案,每日里案牍劳形。他能成为湘军之父,那可绝不是像有些文学作品里描写的那样:曾国藩像卧龙凤雏一样早就名满天下,有人向咸丰帝反复举荐,他这才出山掌兵什么的。

实际上,曾国藩原本的人生理想就是做学问,当个学术大师。他从来都没有摸过枪杆子,谁会知道他在军事方面有才能?

咸丰帝让曾国藩办团练那就属于临时抓差的性质:你赶上了那就是你,你给我办事去吧!

办团练并不是什么美差,因为一无人二无钱,凭空地就让你打造出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来,这如何才能办到?

因此和曾国藩一起领到圣旨的官员们大多都完不成任务,或者勉强凑出一支军队也是样子货。比如当时和曾国藩同在长沙,担任湖南按察使的徐有壬,他很快也因为父亲去世,回到了江苏老家奔丧,同样也承担了筹办江苏团练的任务。徐有壬是清朝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方面非常有造诣。可惜他办团练却是无能之辈,组建的团练根本就不中用。后来太平军进攻苏州,徐有壬的团练一哄而散,苏州迅速失陷,徐有壬自己也赔上了性命。

在众多无能的官员之中,唯有曾国藩一枝独秀,成功地打造出了一支钢铁劲旅,最终挽救了满清王朝的命运。

(二)练兵

1853年1月底,曾国藩正式开始了创办湘军的工作。

长沙湘军高级中学事件 挽救清王朝命运的关键一战——曾国藩与湘军的湘潭战役

当时情况很凑巧。在曾国藩的老家湘乡县,县令朱孙诒已经建立起了一支乡勇。这支乡勇实际主事人是当时有名的“大儒”罗泽南和他的两个学生,李续宾与王錱(发音为“珍”),曾国藩的好友刘蓉也参与其中,兵力有一千余人。

朱孙诒的理念和曾国藩相同,他们都认为八旗绿营已经是腐败入骨、无可救药,因此必须建立一支全新的军队。而要建立这样的军队就不能让八旗绿营的人掺和进来,因此朱孙诒才会让罗泽南来领兵。曾国藩见此情景,十分满意,觉得这支乡勇恰好符合自己的要求,于是他就决定以湘乡县的乡勇为基础来组建新军。

从此,曾国藩便开始依照他“选士人、领山农”的建军原则,四处招募愿意为满清王朝效命的底层知识分子以及那些纯朴厚道的山区农民来组成自己的新式军队,并且开始了紧张的训练。

但是要建立一支新军,困难是很多的。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困难就是官场同僚们的拆台。大清国的官场里面真正能办事的实干家凤毛麟角,但是背后使坏下绊子的小人那可是一抓一大把。

曾国藩办湘军这件事动了不少人的奶酪,因此湖南官场上的同僚们大多采取不配合的态度,就连巡抚骆秉章都是阳奉阴违,冷眼旁观。而湖南提督鲍起豹更是直接与曾国藩发生了冲突。鲍起豹眼见得自己的地盘上出现了一支不归自己管辖的新军,心里自然是老大的不痛快。一次,他趁着湘军和绿营兵发生冲突之际,暗中唆使绿营兵冲进了曾国藩的住处。要不是曾国藩跑得快,连性命只怕都难保了。

没有办法,曾国藩只能是带着湘军南下到衡阳去练兵,躲开长沙官场上这帮惹不起的大爷们。虽说躲开了他们,但是梁子却是结下了。曾国藩是奉旨办团练,长沙的官员们无话可说,不过,他们可都等着看曾国藩的笑话呢。曾国藩的湘军一旦要是吃了败仗,到那时雪片般的弹劾奏章就会飞向紫禁城的。曾国藩心里也明白这个道理。为此,他更要加紧训练自己的湘军了。

湘军要想有战斗力,没钱不行,偏偏朝廷是一分钱都不会给,湖南省的财政更是指望不上。要解决经费问题,还只能靠曾国藩自己想办法。

好在朝廷虽然不给钱,总算还是给了点政策。湘军可以通过“捐输”、“厘金”、“杂捐”等手段来筹集经费。这些手段翻译成现代词汇那就是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湘军就靠这个来养活自己。另外还会搞点走私活动,比如贩卖私盐。

由于湖南的经济不算太发达,同时,曾国藩又躲到了衡阳练兵,所以靠着“三乱”也往往不能解决问题。比如湘军要办水师,水师需要火炮,而火炮最好是用进口的洋炮,但是湘军没钱去买洋炮。

有人对曾国藩说:“干脆咱们就凑合凑合吧,用土炮来充数算了。”

但是曾国藩不想凑合,但是又没有钱,怎么办呢?曾国藩把心一横,派人把广东海关解往江南大营的四万两饷银给扣下了,然后派人拿着这四万两银子再去广州买洋炮。

他随便扣押江南大营的饷银,不怕朝廷处分吗?曾国藩早就想好了,以大清国的办事效率,等到这件事查办下来,湘军早已开赴前线了。到那时,为了保证作战胜利,朝廷就不会处罚带兵的统帅了。

不过,这就意味着湘军将来打仗一定要赢,不然的话,曾国藩还是逃不过这一劫。

曾国藩还没有带兵出征呢,屁股后面已经积攒下了一大堆的孽债,还有众多的危机。这一切,都要靠着湘军的胜利来化解。曾国藩实际上从一开始长沙湘军高级中学事件,就把自己投入到了一场只能胜不能败的生死豪赌之中。

(三)初战

1854年2月,太平军西征军在林绍璋、石祥祯等人指挥下杀到了湖南。此时,湖南的绿营兵大多被抽调一空,防守省城长沙的兵力仅有三千人。满城的官绅们都栖栖遑遑、胆战心惊。那个欺负曾国藩的时候很有本事的湖南提督鲍起豹一旦遇上了外敌,立刻就变成了怂包,龟缩在城里,一步也不敢离开。整个湖南省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了曾国藩的湘军身上。

3月,曾国藩统率着一万多名湘军北上迎敌。

3月11日,一支二三百人的太平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距离长沙城不足百里的宁乡县。

太平军刚刚拿下宁乡县城,一支数百人的湘军就赶到了。于是,湘军的处女之战就这么爆发了。

赶到宁乡县的湘军有一营兵力,指挥官是六品训导储政躬。储政躬也是一介书生,他指挥着湘军一鼓作气冲进了宁乡城。不想,作战经验丰富的太平军是故意放他们进来的。等湘军进城之后,太平军突然冲出,湘军大败,倒霉的储政躬当场阵亡。他成了湘军损失的第一个将领。

湘军败退之后,宁乡县的太平军也撤退了。这样,由罗泽南的学生王錱指挥的三千后续湘军一举收复了宁乡。

接下来,湘军兵力共计八千多人,分为两路,一路由王錱指挥,另一路由塔齐布、胡林翼指挥,两军直扑湘阴县。

防守湘阴县的太平军兵力很少,所以很快就撤退了。3月19日,湘军收复湘阴县。

3月30日,太平军又被迫撤出了岳阳。这样一来,湘军几乎一下子就收复了整个湖南的领土。

但是此时的曾国藩还没有数年后那样高的军事造诣,他手下的书生将领们也都缺乏经验。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太平军的兵力并没有遭到什么重大损失,对方实际上是在收缩防线,反击是必然会到来的。

曾国藩占据岳阳后,马不停蹄地命令塔齐布、胡林翼向着湖北通城发起了进攻。4月3日、4日,湘军在湖北通城接连打了两个大胜仗,太平军副丞相林大旺,检点陈六辅等人阵亡。然而,湘军上下不知道的是:此时,太平军的反击作战已经开始了。

4月4日这一天,林绍璋指挥着太平军从赤壁出发,绕到塔齐布、胡林翼的背后,直扑临湘。在临湘的羊楼司,太平军击溃湘军悍将王錱的人马。王錱羞愤得几乎要自杀,手下人簇拥着他,一路逃往岳阳。

随后林绍璋指挥太平军向着岳阳城扑来。

此时,岳阳城内的湘军约有五千人左右。曾国藩对于守城还是很有信心的。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4月7日,洞庭湖里忽然刮起了一股诡异的狂风,湘军停泊在湖里的战船纷纷倾覆。由于湘军的粮食和火药都储存在战船上,结果这一场“闪电风暴”几乎就清空了湘军的血槽。事后查点,湘军战船沉没24艘,撞坏数十艘,官兵溺亡众多,粮食火药所剩无几。

随即,林绍璋指挥太平军进攻岳阳。湘军上下军心大乱,曾国藩无计可施,只好下令突围而走。太平军乘势发起进攻,湘军伤亡惨重,狼狈不堪地向着长沙逃去。

在湖北通城的塔齐布、胡林翼见势不妙也赶紧撤退。到4月11日,湘军全部撤至长沙,刚刚取得的战绩又统统化为乌有了。

(四)惨败

岳阳之败让曾国藩的心理受到了重大打击。他精心苦练了一年的湘军竟然被打得如此狼狈,这完全出乎他的预料。更严重的是,湘军的失利让曾国藩在湖南的官场上陷入了空前被动的状态。

湖南布政使陶恩培,按察使徐有壬一起撺掇巡抚骆秉章弹劾曾国藩,解散湘军。骆秉章此时对曾国藩也没有了好脸色,他虽然暂时拒绝了陶徐二人的要求,但是如果湘军再败,骆秉章一定会不客气的。

长沙湘军高级中学事件 挽救清王朝命运的关键一战——曾国藩与湘军的湘潭战役

与此同时,林绍璋、石祥祯指挥的太平军西征军一万多人再次杀到了湖南的腹地。4月22日,林绍璋率太平军再次杀到了宁乡县,在文书山消灭了朱孙诒指挥的湘军一千余人。

随后,林绍璋率太平军从宁乡绕过长沙,一举攻克长沙以南的湘潭,而石祥祯领军进抵长沙以北的靖港。两路太平军对长沙形成了南北夹攻之势。长沙城岌岌可危。

这时,长沙城没有什么别的指望了,只能是期盼着湘军能够创造奇迹。这也是骆秉章暂时没有弹劾曾国藩的原因。曾国藩此时压力山大,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唯有激励全军与太平军拼死一战了。

面对着太平军的南北夹攻,到底该打哪一路,一帮书生们议论良久,都莫衷一是。最后,曾国藩拍板,打湘潭。于是,湘军的主力在塔齐布的率领下,于4月25日开始向着湘潭发起了反扑。

那边湘潭激战正酣,曾国藩这边忽然接到一个情报长沙湘军高级中学事件,说是北边靖港的太平军兵力薄弱,防御松懈,可以一举击溃。曾国藩灵机一动,当即决定自己亲自领兵去攻打靖港。

4月28日,曾国藩亲率40条战船,800余名湘军士兵,顺着湘江而下,前去奔袭靖港。

中午时分,湘军船队驶近靖港。然而,老天爷又和曾国藩开了个玩笑,一时间西南风大振。湘军的战船本来就是顺流而下,再加上风势,登时控制不住,直接冲过了靖港,无法停留。湘军赶紧降下船帆,想要靠岸停泊,结果在风势的推动下长沙湘军高级中学事件,停到了靖港对岸的铜官渚。

这时,靖港的太平军立即出击。他们乘坐着小舢板,向着湘军的战船冲去。湘军战船急忙开炮,但是一来阵型散乱,无法集中火力;二来太平军的舢板太小,火炮命中率极低。结果,太平军冲进了湘军水师阵中,开始纵火焚烧湘军的战船。

湘军水师大乱,士兵们纷纷弃船而逃。已经登陆的陆营士兵受到冲击,也开始争相逃命。曾国藩下令竖起一面大旗,手执利剑喝令:“有敢过此旗者斩。”然而,湘军士兵纷纷绕过这面大旗逃走。

曾国藩见此惨状,心里一时想不开,竟然投水自尽,幸亏被幕僚章寿麟救起。这个章寿麟有个同族兄弟,他就是后来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章士钊。

曾国藩被败仗逼得竟然要自杀,这充分说明了当时他面临的压力有多么大。湘军已经输不起了,这一仗再败,那么湘军势必会遭到遣散,曾国藩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回到北京去坐冷板凳。他的万丈雄心从此就会化为泡影。正是因为如此,曾国藩才会表现得心理如此脆弱。

(五)大捷

但是苍天不负苦心人,曾国藩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湘军在靖港大败的同时却在湖南湘潭取得了大捷。

4月25日,塔齐布率领湘军主力向着湘潭发起了进攻。太平军出城迎击,塔齐布指挥着湘军勇猛地向着太平军冲去。太平军已经很久都没有遇到过敢于肉搏的清军了,不禁愕然。经过激战,太平军支持不住,只好退回湘潭。

4月27日,林绍璋重整旗鼓,指挥着太平军再次杀出湘潭城,以“广西老兄弟”为先锋,与湘军决战,同时,太平军的水师也在湘江之上与湘军水师展开了激战。

这时,经过长时间训练的湘军终于表现出了其悍勇的一面,他们在与无坚不摧的“广西老兄弟”的肉搏血战中最终压倒了对方,迫使太平军丢弃了自己的阵地,再次退回湘潭城内。同时,湘军的水师也打败了太平军的水师,曾国藩冒着风险,扣押饷银买来的洋炮终于发挥了作用。太平军损失战船六十余艘。

林绍璋见敌军实力强大,决定撤兵。他命令驻守在靖港的太平军水师南下,接应湘潭的太平军北撤。

4月29日,塔齐布主动向着湘潭城发起进攻。但是天降大雨,湘军的火药都被淋湿了,反而被太平军突然出击打了个冷不防,折损了不少人马。

4月30日,太平军的水师赶到了窑湾,太平军纷纷出城登船准备撤走。这时,由彭玉麟、杨载福指挥的湘军水师也赶到了,双方在湘江之上展开了激烈的水战。

湘军的战船都是精心打造的专用战舰,而且还装备有从广州购买的西洋火炮。而太平军的战船则是随便征调来的民船,并不适合水战。结果太平军大败,有大约六七百艘战船被击沉,湘江的水面上到处都漂浮着太平军将士的尸骸。

5月1日,塔齐布率领陆营乘胜攻克湘潭,林绍璋率领太平军撤出湘潭向着靖港撤退。中途在云湖桥遭到王錱部湘军的截杀,伤亡惨重,林绍璋仅率少数残兵逃往靖港。这一路西征军几乎全军覆没。

就这样,湘军终于取得了湘潭会战的胜利。

湘潭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决定了满清王朝命运的决战。在1854年这个时刻,太平天国可以说是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就连北伐军都是连战连捷。而清军则呈现出全线溃败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湘军的湘潭大捷堪称是一枝独秀。

咸丰皇帝想不重用曾国藩和他的湘军都不行了。曾国藩也成功地化解了之前积累下来的所有危机。湖南官场上上下下都对曾国藩转变了态度。按察使徐有壬甚至亲自登门向曾国藩谢罪。提督鲍起豹被撤职,塔齐布接任了他的职务。而江南大营那四万两饷银也从此正式归湘军所有。

借着湘潭大捷这么个阶梯,湘军登上了晚清军事舞台的黄金分割之处,开始唱主角,并且最终挽救了清王朝的命运。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湘潭之战的重要性有多么大,说它是一场改变了历史走向的决定性战役是毫不为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