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高级中学环境 好的高中教育,一定会传递一种务实精神和人格力量
时间:2023-07-23 阅读:180次
全文3600字,阅读约需8分钟。
文 / 东雨
到底什么模式的教育,才能算得上是好教育?
在面对应试压力时,如何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如何提高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有没有一种教育,能在抓紧课业学习的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找到根植于内心的精神力量,促使其拥有健全人格,从而打好“知行合一”的入世基础?
回答这些问题前,我们不妨把时针往回拨,看看与湖南、与教育有关的一些故事,或许能得到一点“豁然开朗”的感受——
一
1907年,中国大地上,一如既往延续着内忧外患。
这一年,东南数省灾情严重,出现抢米风潮;江南第一次学界联合运动会在南京举行;中英订立广九铁路借款合同;日本在华设立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并在各地设立事务所,搜集中国各种情报;美国、法国相继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争夺东北话语权。
是年,钦州起义失败,黄冈起义失败,孙中山和黄兴领导的突袭镇南关进攻广西的起义也归于失败……
同年,在湖南长沙一所师范学校,发生了一件“大事”:
一位青年男子在这所学校作时事报告时,痛感于清政府不作为,讲到激愤之处,泪如泉涌。接着,他竟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动作:拿出一把菜刀,把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蘸着血写了抗议书。
这位写完抗议书便当场晕倒的男子,就是后来被毛泽东称赞为“坚强的老战士”、被周恩来赞为“人民之光,我党之荣”的大教育家徐特立。
时年30岁的徐特立,被认为是最具血性和勇气的知识分子,“断指血书”一度传为佳话,广为人知。
观其一生,徐特立是在党内和文教领域中都罕见地享有极高威望的教育实践者,他创立的教育理论影响和培养了几代青年,至今仍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些地方甚至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学校班级、研究所或科研项目,如北京理工大学就设立“徐特立英才班”,本硕博连读,相当于集中优势教学资源,打造一个人才培养的“特区”。
关于教育,徐特立有一句名言:“教师要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是教学问的;一种是人师,是教行为的。我们的教学是要求采取经师和人师合二为一的。”
这话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作为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还要通过自己的品格育人;作为学生,除了努力学习书本文化知识外,还要重视品行修养和视野提高,要打造“安身立命”的精神气质。
这种教育理念湘军高级中学环境,与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倡的“知行合一”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即都认为良知和实践密不可分,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也密不可分。
二
王守仁的哲学思想,到了湖湘大地,有了另一种融合创新,表现在教育文化体系上,就是最终形成了“敢为人先”“经世致用”为内核的湖湘文化。
“经世致用”一词,最初由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当时的伪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显然,徐特立的为人处世价值观,以及他的“两种教师人格说”,也深深打上了”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烙印。
这种重实践、重行动的“知行合一”务实精神,被另一个湖南人——晚清重臣曾国藩及其带领的湘军发挥得淋漓尽致。
抛开所谓阶级观、历史观来看,不得不说晚清之所以出现“中兴”现象,与曾国藩及其带领的湘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某种程度上说,没有湘军,就没有这段“中兴”史。
湘军建制余部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才逐渐消散。但“无湘不成军”的名号, 早已口碑相传并延续至今。历经岁月沉淀,“湘军精神”已成为湖湘文化中最具血性和战斗力的一种传承。
曾国藩最看重的两个字“拙诚”,被他用到极致。
学习方面,自认天资平平的曾国藩最肯下“笨功夫”,认为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苦读苦学;待人接物方面,他也没有过多“方法”和“技巧”,只知道用诚心诚意来对待所有人。
曾国藩的下属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李续宜、王鑫、杨岳斌、彭玉麟、李世忠、陈国瑞等人,有秀才、农夫、行伍出身,也有土匪、叛将出身,但曾国藩对他们都以至诚相待,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在练兵、领军打仗方面,曾国藩也“舍得下苦功”,在“屡败屡战”的战事中,得以练就一身“遇事不乱”“好汉打落牙和血吞”的硬本领。
这种硬本领有一个很关键的人格前提,最易被世人所忽视,那就是首先勇于对自己“探底”,承认自己的“笨拙”,承认自己的短板,就像一个天资并不优秀但后来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他在内心深处首先是接纳自己的。在接纳自己的基础上,再去一步一个脚印地谋取前进和上升,并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事。
三
最近爆红的湖南益阳人、女博士姚婷,中考时拿了2A4B的低段成绩,现在就职于华为拿到156万元年薪,惹得众人艳羡,也给许多读书人找回了“直接驳倒读书无用论”的底气。
拨开热闹的围观评说,我觉得最为称道的,倒是姚婷说过的一段语气平淡的话——
“我现在即使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巅峰,它也不一定就是一个巅峰。而我中考的时候2A4B的成绩,它也不一定就是失败。这种节点上的得失,都没有什么价值。”
这话说得有水平、有深度!竟与上述曾国藩的治军领兵实践理念不谋而合——在内心深处接纳自己,无论失意还是收获满满,都能淡然待之,失意了、考砸了,重振旗鼓,奋起直追;考好了湘军高级中学环境,风光之时,也不会得意忘形。
有了这种精神和人格力量,以后面对各种风浪,自然便有一种泰然处之的镇定。而这种力量,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更是当下教育体系最稀缺的。
眼下,正是初中应届毕业生填报志愿选学校的时节,许多家长为选择一所“对口”的高级中学四处打听、煞费苦心。
拿长沙来说,“四大名校”以及南雅、周南、明德、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等第二梯队之外,能入法眼的“好学校”已然不多,关键是就连“不那么好”的普高学校,也是供不应求。综合近3年的普高录取率看,都在60%左右,今年长沙城区共有43817人参加中考,以此推算,能上普高的大约只有26300人。
这意味着还有17000多名应届初中毕业生读不了普高。好在长沙今年新增了5所高级中学,给了部分学生和家长多了一些选择的机会。
“一张白纸好作画”,新出现的事物,一般给人无限想象空间,东雨对这些新增的学校也天然抱有期许之心。整理发现,有的学校从一开始便着眼于高起点和长远规划,无论从师资力量配备、学校软硬件设施看,还是从教育理念和制度保障看,都属上乘之作。
比如长沙今年新增5所中学中的这一所——
湘军高级中学校园一角
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湖南第一所不仅以“湘军”命名、还以“湘军”精神为办学理念参照的高级中学。
任何一个单位或组织,都或多或少会打上其领军人物的个性色彩及主张。我们来看看长沙市湘军高级中学的两位领军人物——
校长:常力源,“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中学特级教师、原湖南师大附中校长。曾在张家界一高级中学管理教学,接连培育出两名全省文理状元。
校董会董事长:张军,法学博士,湖南湘军咨询集团总裁,著有多部历史题材长篇小说,代表作《曾国藩传》160万字,于2019年出版,深受商界推崇。
湖南师大附中是长沙“四大名校”之一,常力源先生在附中担任校长多年。其教学理念、办学经验和管理能力,在高级中学领域,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在此次担任湘军中学校长前,他还突破了仅在公办学校担任过领导者的局限,多了在民办中学办学的经验,这种多方历练、多年积累的资历,相信很多家长都会看好这一点。
研究曾国藩的人很多,和曾国藩有关的书也很多,但利用业余时间写成160万字的《曾国藩传》,且增添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容、上升到教育理念并为之实践的,迄今还只有张军一人。
《曾国藩传》一面世,便受到文化界、教育界、媒体界特别是商界的关注,其中长沙市邵阳商会还将其作为经典教材,多次邀请张军公开讲学,并推荐给会员单位及其资源圈分享。
东雨上述有关曾国藩及湘军的解读,充其量不过是get到了一点皮毛,张军先生研究曾国藩那么多年,其160万字《曾国藩传》呈现出来的智慧快感,其在教育实践上引入“湘军”理念,干货多多,当然更值得期待。
所以,我想说,凭长沙市湘军高级中学这两位领军人物的背景成色,学校一出现便站在了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更何况这所学校已投入2亿元,全力打造软硬环境。
据东雨了解到的情况,湘军高级中学实行全天候、无盲区的寄宿制管理湘军高级中学环境,所有教室、办公室都装备了集网络、智能广播、监控、影视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媒体系统。
当然,如此高配置的办学体系,其收费自然也不菲,按其公布的收费标准,目前文化生为每期12800元学费,艺术生为每期14800元。今年拟招生800人(其中艺术生200人),全部为每班40人的小班化教学。
湘军高级中学招生代码:0729
东雨认为,比起长沙市民这些年在餐饮、购物、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支出,这点教育投入完全可以接受。更何况在当下普高资源相对紧缺的背景下,给孩子一个安心学习、潜心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尤显重要,这已成为许多家长的共识。
高中阶段,是一生中为数不多的重要转折点之一。如果一定要量化的话,我想说:读一所好高中,规划把握好这3年,相当于少走20年弯路。
没有精神力量和健全人格伴随的教育,就没有孩子的未来。
——无论是徐特立的“两种教师人格说”,还是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亦或王夫之等人提倡的“经世致用”说,都在说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