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攻略

7*24小时求学热线

15274855379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湘军百科

湘军高级中学安峰 吴光耀痛批湘军

时间:2023-08-17 阅读:160次

胜朝志胜

谭伯牛

当湘军极盛时,誉满天下,然而也有直言不讳的人,历数湘军的劣迹,指斥湘军的元老。最著者,如王闿运收了曾家的稿费,撰《湘军志》,却对曾国藩及湘军大致讥讽,被人拟为“谤书”,至有人声言要揍他,不得不自行毁板,停止发行。而中兴功业不可无记录,曾国荃遂另请王定安写了一部《湘军记》,叙事详实,有褒无贬,只是文笔略逊,百年以来,远不如《湘军志》流传得更广。定安是湖北东湖人。他的同乡后进吴光耀,则不以乡贤阿私为然,访求旧闻湘军高级中学安峰,秉笔直书,痛陈湘军之敝。惟惜光耀其人声名不彰,其书传布未广,请略作介绍,以为论史的谈资。

湘军高级中学安峰 吴光耀痛批湘军

光耀(1859-1935),字华峰,号三味老人,湖北江夏人。父达江,富商也,任武昌商会首事。光绪二十五年(1899),光耀入川,任万县白岩书院山长,自二十八年,历任秀山、永川知县。入民国,居成都,榜门书额曰“老儒菜圃”,联云:“到门长者车,是先朝元老;关怀天下事,念何日太平。”著述繁富,而抨击湘军之文多见于《华峰文集》与《华峰庚戌文钞》(据《永川县志》与《广元市元坝区文史资料》第二辑马宣伟《吴光耀》)。

《华峰庚戌文钞》一卷,早为汪康年录入《汪穰卿笔记》。康年跋云:

湘军高级中学安峰 吴光耀痛批湘军

书中于湘人中兴名将帅深致不满,而于鄂人及他省人有功被抑者则力为表扬。其中是非出入,尚待考求。惟吴君不平之原由,则有可得言者。当军兴之初,胡文忠以数年之阅历,即谓鄂兵不可恃。且曾文正既奉命督师,则所用将佐必多湘人,而应募之健儿必皆其乡里,此亦势所必然。既湘人为主,则各省人之从军者多屈居其下,或人无识,或动以气焰相加,至论功行赏每致偏畸,此皆意中之事。然怨毒所积,必钟于统率之人,因此而不平之声藉藉人口。又,曾文正以理学著,左文襄以雄武称湘军高级中学安峰,顾迹其生平,亦有一二不尽满人意者。小德出入,固贤者所不免,然盛名之下必多寻瘢索垢之人,况瑕瑜不掩,则苛细之论自不能辞,正不特吴君此书为然矣。

按,看康年的解说,知道他是以“批判的态度”抄录这些文章的。

湘军高级中学安峰 吴光耀痛批湘军

《文钞》第一篇《记陈大帅轶事》,为陈国瑞鸣冤,痛批曾国藩昏昧,第二篇《纪鲍子爵轶事》,则为鲍超抱不平,仍然批评曾国藩。又,《纪合肥孙知县》,批评李鸿章家族仗势欺人,鸿章虽为淮军领袖,出身却在湘军,殆连类及之。又,《纪胡提督轶事》,则斥左宗棠嫉贤妒能,混淆是非。四篇文章的主角,陈国瑞与胡世英是鄂人,鲍超是川人,孙葆田是鲁人,皆是“有功被抑者”,亦皆受到“湘人中兴名将帅”的不公平待遇。

光耀对胡世英尤三致意,为他撰写《别传》,跋云:

湘军高级中学安峰 吴光耀痛批湘军

公(谓世英)尝为余言,中兴,湖南诚有功,遂谓湖北无将才,岂其然哉。特鲜为督抚者济之饷,辄为人所困抑,不得自信。湖南初视湖北为异类,久乃三湘亦各有党,夺他人成功,私其昆弟。曾文正未自解焉,左文襄弥甚。(外籍将士)各不愿逢其私,愿战死敌不恨。脱胡文忠少迟死,天下人材不如是而止也,呜呼,胡文忠其真不可及也夫。(《华峰文集》卷一《记名简放提督效勇巴图鲁胡世英别传》)

这几句话信息量很大。胡世英先后隶于胡林翼、都兴阿与左宗棠麾下,转战东南与西北,所向有功,对湘军底蕴知之甚悉,一旦发言批评,能中肯綮。他说当时督抚多为湖南人,把持人事与财权湘军高级中学安峰,常常厚于乡人而排挤他省人士,其实,若以曾国荃为例,则厚于湘人还谈不上,而只是厚于湘乡人。以此,鄂人固为异类,湘乡以外的湖南人何尝不是异类?故曰“三湘亦各有党”,画地自限,分崩离析,实在是不可讳言的陋习。即如李瀚章、鸿章兄弟,俱与湘军有深厚的情谊,私下通信,也互相叮嘱,须小心湘人排外的习气,以免受伤。至于外籍将领“各不愿逢其私,愿战死敌不恨”,则例子不少,最著者,如贵州朱洪章,本是攻克南京的首功,却被剥夺了封爵。又如安徽程学启,在湘军不受待见,随鸿章组建淮军,乃成名将。

有意思的是,世英对中兴大佬,如曾如左,皆致不满,独于胡林翼却大表赞扬。胡林翼也是湘籍统帅,何能例外?窃谓林翼任湖北巡抚,固须以鄂省利益为重,公而忘私,而他并未从益阳同乡中招募将士,所用军官,如鲍超来自四川,多隆阿来自满洲,李续宾来自湘乡,堪称五湖四海,所部天然缺乏培植地域歧视与宗派主义的氛围,因此,他治军才能真正做到和睦将帅,一视同仁。咸丰九年夏,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围攻湖南宝庆,湘省向鄂省求援,林翼以大局为重,认为谋皖重于援湘,迟迟不派援军,惹得湖南老乡骂他不顾家,他腆颜受之,仍然不为所动,即此又可见他心怀天下,不分畛域的风采。

而自咸丰五年至十一年,湘军真正的领袖其实是胡林翼,而非曾国藩。及至林翼英年早逝,曾国藩接统湘军,曾国荃攻克南京,“曾军”(王闿运语)锋芒无两,而湘军衰矣。或曰湘军成功,辄生暮气;何谓暮气,实即“三湘亦各有党,夺他人成功,私其昆弟”之习气也。胡、曾治军,套路完全不同,湘籍军官对此或仅略有所感,而如胡世英这样的外籍军官则陡生衔冤刺骨之感矣。

光耀撰文批评湘军,证据多来自故将军的口述,固非一般“盛名之下必多寻瘢索垢之人”,决不能轻易等于“苛细之论”,实在是踩中了湘军的痛脚,可为读史论世者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