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攻略

7*24小时求学热线

15274855379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湘军百科

湘军高级中学军训 牛气湘军

时间:2023-05-22 阅读:204次

湘军的出现,是曾国藩人生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它不光改变了曾国藩个人命运的走向,也改变了整个国家的走向。

平定太平天国,曾国藩为什么不利用已有的国家正规军,而非得自创车队呢?这是因为大清王朝的正规军此时已经腐败到底,无法改造了。

清代对文官实行“薄俸制”,其实军队也

是这样,实行“低饷制”。这也就是清代军队的

第一个制度缺陷。

清代一名普通军人的收入是多少呢?绿营兵平均每月收入白银一两三钱六分,此外还有大米三斗,加一起也不到二两银子。我们要注意,这是一个军人要养家糊口的钱,根本不够。所以清代军队才出现经商潮。军队训练的时候,他们能躲就躲,实在躲不过去,就雇人顶替自己。所以清代史料说,操练之时,“兵丁等往往正身不到,私自雇人替代,,有名无实”你说这样一支车队,还谈什么战斗力呢?

清朝军队的第二个制度缺陷,是军队广泛经营第三产业。士兵们做点小买卖,军官们则玩儿大的。比如鸦片战争时期任福建道员的张集馨记载:“漳都城外有军工厂,每月督造战船一只,以为驾驶巡缉之用。其实水师将船领去,或赁与商贾贩货运米,或赁与官府往来差使。,也就是说,福建水师每月都会造一只战船,但是这些船都被水师军官租给商人贩运大米,或者租给官府用作官船,至于收入呢,当然就纳人军官们的私囊了。当然,晚清军队最令人痛恨的事,是他们走私护私,违法犯罪。在鸦片战争以前,广东水师就大肆收受贿赂,听任犯罪分子在海上走私鸦片而不管,有时甚至还出军舰为这此鸦片贩子保驾护航。

以上种种贪腐行为,大部分都是朝野皆知的公开秘密,但是在大清朝难以取缔。主要原因,当然是清代军官收人也不高。比如绿营提督,官居从一品,每年的法定收人不过才八十一两,虽然此外还有八百八十两的养廉银,加到一起,年收入也不足千两。这点收入,根本不能满足他们日常生活和官场应酬的需要。那时军队里面盛行大吃大喝,这点儿工资还不够他们请客吃饭的,所以他们只能利用手中的权力来非法寻租。这些情况,从道光皇帝到咸丰皇帝都很清楚,但是皇帝们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们舍不得给军官们涨工资,所以这些非法收入已经成为军队中招待费的来源,如果取络丁这些收人,就必然影响军队的“稳定”。

湘军高级中学军训 牛气湘军

因此,军队的“低饷制”气文宫的"薄俸

制”一样,都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财政制度。这

是典型的占小便宣吃大亏、让军队训练水平下降,战斗力几乎为零。

曾国藩创建湘军,在制度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实行厚饷原则。

他规定湘军士兵的收人,每月四两到六两白银,是国家正规军的三倍左右,也比农民务衣收人多三四倍。这样高的军饷标准,使士兵能够专心训练,这就为湘军形成战斗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湘军军官,曾国落更是采用高薪养廉的政策。湘车中级军官一年收入就是一千八百两。是正规军同级军官的三倍到六倍。湘军高级军官收人更高。曾国藩规定,统率一万人的高级军官湘军高级中学军训,每年净收人五千四百两,这个数宇是国家正规军同级别的六倍左右。

因为军饷高,所以湘军招人很容易。曾国藩一开始只想练1万人,结果因为报名的人多,后来达到了1万7千人。

湘军高级中学军训 牛气湘军

曾国藩是一个文人,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是他做事是非常脚踏实地的。文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唱高调,但是实际上要做任何事情都首先要解决物质基础。

湘军在制度上的第二个特点是“将必亲选,兵必自募”,这也是军事门外汉曾国藩殚精竭虑、集思广益的结果。

绿营兵最大的问题是〝兵与勇不相得,兵

与将不相习,将与将又各不相下”。这是因为清代皇帝都极有权术,生怕军官拥兵自重,所以十分重视兵为国有,而不是兵为将有。每逢战争,“东抽一百,西拨五十,或此兵而管以彼弁,或楚弁以辖黔镇”,临时组成军队。这样做

的好处是,将军和士兵之间互不熟悉,没有私

人感情,甚全语言都不通,大家都只听皇帝的,没有皇帝的命令就不能调动军队,这就保证了皇帝的安全。但是坏处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甚至兵不识兵,将不识将,彼此都非常生疏。打个比方,这就好比让你移栽一棵大树,你却东砍一根树枝,西砍一根树枝,然后捆到一起,绑成个大树的形状,但这些树枝形不成- 棵有生命力的树,形不成一个整体。因此将与兵如同路人,“胜则相忌,败不相救”。这支军队大败,血流成河,另一支车队却袖手旁观,面露微笑。这支军队胜了,另一支就非常嫉妒,怕胜者得到赏银,怕别人升官。

所以曾国藩说,这样的军队,即使诸葛亮活过来,也是打不了胜仗的。这不是个人的道德水平的问题,是制度问题。

湘军高级中学军训 牛气湘军

曾国藩痛于“败不相救”现象,制定了“将

必亲选,兵必自募”的原则,也就是说湘军高级中学军训,他挑选

他认识和欣赏的人做营官,营官再去挑选自己信得过的人去做统领,这样一层层挑进 下去,直到普通士兵。曾国落的这个做法,是基于一种最为朴素的认识: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这也就是湘军这个“相”字的起源。这个“湘”字,原木是指湘乡县。曾国藩认为湘军高级中学军训,“同县之人易于合力”,他最初训练的军队,军官和士兵来源几乎全是湘乡县人。曾国荃则“不独尽用湘乡人,且尽用屋门口周围十余里内之人”。老乡观念,达到极致。除了都是老乡之外,湘军军官之间的关系还错综复杂,大家相互间都是同乡、同族、同学、师生、垫友关系。比如罗泽南和王鑫、李续宾、李续宜三人是师生关系;胡林翼、左宗棠、罗泽南是同学关系;曾国藩兄弟五人有四人从车;江忠源兄弟五人从军;刘坤一、刘培一兄弟,李续宾兄弟三人王鑫、王勋兄弟,也都是兄弟兵。至于姻亲关系就更复杂了,仅以曾国藩一人为例,他与罗泽南、李元度、李续宾、郭嵩焘、左宗棠、胡林翼等人,皆有直接或间接的“姻亲”关系。这样,本来是公家发给的军饷,但是经过招收自己的车官发到手里,感觉就好像是这个军官发给自己的。彼此有一种“恩义”在。这样下级忠于上级,组织内部打通,成为一个由感情纽带凝聚起来的整体。形成了曾国藩所说的“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的“死党’。这是湘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来源。

当然这个原则实际上违反了清朝“兵为国有”的原则,湘军私人性极强,每一级只效忠自己的统领,不听他人调道,实际上开了后世军阀的先河。如刘坤一升任江西巡抚。必须受命赴任,他手下二十营湘男无人敢接。朝廷只得根据刘坤一的要求,让他弟弟刘培一来当这二十营的主将。而刘培一当时的身份,仅仅是-小小县丞,其兄手下将官中,文有臬司、道台,武有提督、总兵,却都对刘培一俯首听命。

第三个不同,是选人原则的不同。

曾国藩选人,有一句话叫选士人领山农。选士人,就是军官都要用没有打仗经验的读书人,而不用那些有经验的绿营军官。清代国家正规军的军官多是武人出身,大字不识几个,文化素养很低。而湘军的将领大多是知识分子,在可以考证的湘军179名将领中,书生出身的达104名。

湘军高级中学军训 牛气湘军

曾国藩为什么偏要选没有经验、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呢?这是因为曾国藩一贯认为,精神的力量远大于身体的力量。行伍出身的莽夫虽然有一时之勇,但是没有坚定不移的信仰。曾国藩要建立的是一支有信仰有精神力量的军队,因为信仰出战斗力,精神出战斗力。程朱理学是这些湖南书生的共同信仰,他们在信仰之下,可以迸发出惊人的勇气和能量。

中国传统时代有句俗语,“在曾国藩创建湘军以前,中国的正规军队是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说的,而曾国藩是一个非常重视精神力量的人。他知道,真正厉害的将军,不仅要搞物质刺激,还要抓住这支军队的心灵。曾国藩把军队的训练,分成了“训”和〝练”这两个部分。所谓“训”,就是“训话”,也就是政治思想教育。“练”,才是练习军事技术。“训”和“练’相比,曾国藩更重视“训”他每逢三日、八日,就要把车队召集到操场上,用“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孔孟之道和“不要钱,不怕死”的岳飞精神,激励将士,教育他们忠君爱国,严明车纪,不得扰民。

曾国藩进行恩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放在军纪上。他苦口婆心宣讲的主要目的是“盖欲感动一二,冀其不扰百姓,以雪兵勇不如贱匪之耻,而稍变武弁漫无纪律之态”。除了宣讲之外,他还染自编了一(爱民歌》,买用民歌歌语的方式,进行军民教育,这是曾国落的一大发明。

《爱民歌》克: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

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人

百姓被贼吃了 苦,全靠官兵来做主

湘军高级中学军训 牛气湘军

第一扎营不要懒,莫走人家取门板

莫拆民房搬砖石,莫踹禾苗坏田 产

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

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

日日熟唱爱民歌,天和地和人又和。

建立了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湘?

就和以住的军队有了本质上的不同。蔣廷黻(fu )

说:曾国藩治兵的第一个特別是精神教育的

注重。他是孔孟的忠实信徒,他所选的官佐都是他的忠实同志,他是军队的主帅,同时也是兵士的导师。所以湘军是一支有主义的军队。其实精神教育是曾国藩终身事业的基础,也是他在我国近代史上地位的特别。

事实证明,曾国藩的建军思路是非常高明的,湘军日后的成功正是基于这些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