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攻略

7*24小时求学热线

15274855379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湘军百科

湘军高级中学师资水平 “教育湘军”的新使命——走进湖南省中小学“教育家孵化”高端研修班

时间:2023-05-24 阅读:381次

“办好湖湘教育,谋划湖湘教育改革发展,在座的各位使命在肩,任重道远。”在湖南省中小学“教育家孵化”高端研修班开班仪式上,省教育厅副厅长王玉清寄语殷切。

由此,“教育家孵化”5字,继“未来教育家”之后,成了湖湘教育人的“热词”。

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贾腊生表示,铸造“教育湘军”,从来都是湖南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头戏”,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名师名校长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措施。

3月17日,趁湖南省中小学“教育家孵化”高端研修班举行最后一轮研训和结业答辩、典礼之机,记者来到了其研训“大本营”——华南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5天的采访,力图透过这群教育人的所学所思所感所行,展现一幅湖南教育改革发展的真实画卷。

时代呼唤教育实践家

这样一群人的遇见,是不寻常的遇见。

他们是我省教育战线的骨干力量,一个个大名鼎鼎,或执掌一校,或躬耕课堂,或潜心教研,以一己之力推动着湖南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就是这样一支重量级的“主力军”,他们停下了奔忙的脚步,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重新当一回学生,观察、审视、反思,生成教育智慧,汲取继续前行的精神和思想力量;他们深入课堂、走访名校、考问教育,探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脉搏。

是省教育厅把他们聚集在了一起,做一件湖湘教育“前无古人”的事——“教育家孵化”。

有人通俗地打了个比方,“教育家孵化”是“未来教育家”的“升级版”,意味着一颗“蛋”将要孵化成一只“鸡”了。

省教育厅副厅长王玉清讲得很清楚,时代呼唤教育实践家,湖南需要大批的教育实践家。“教育家孵化”高端研修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孵化出一批有思想、有影响、有作为的教育实践家、教育改革家。他期待这支湖湘基础教育版图里的精英力量,潜心学习,勇于实践,敢于担当湘军高级中学师资水平,还湖南基础教育以绿水青山。他强调指出,这是“教育湘军”的新使命。

“从学员的遴选过程,可以看出省教育厅的重视和这个班的‘不同凡响’。”“教育家孵化”高端研修班班长、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黄月初介绍说,2017年5月,省教育厅面向全省中小学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遴选“教育家孵化”培养对象,旨在造就一批湖湘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参培学员从2014年以来参加小学、初中“未来教育家”高端研修班、高中校长高端研修班和2016年的正高级教师中产生。“消息一经发布,省教育厅就收到了150名候选人的申报推荐材料。经严格的推荐、评审、答辩、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了40名培养对象。”他还介绍,省教育厅委托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负责高端研修项目的常态化管理,通过招标,该项目由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具体实施。

“窝子”搭起来了,下一步就是实现“孵化”。记者将镜头聚焦于这支“教育湘军”,他们的点点滴滴呈现在了眼前——

从2017年到2019年,4轮集中研修,28场专题讲座,8次学校参访,两周跟岗学习……

一路走来,参培学员从陌生到熟悉,分享彼此的教育智慧,探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留下了专业成长的足迹与对教育的思考。

“校长最缺的是什么?”长沙高新区东方红小学校长周大战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做中小学校长这么多年,最缺的不是处理某种学校问题的经验,而是个性化的办学理念。我们以前在大专院校里没有系统地学过如何当校长、怎样去认识教育规律湘军高级中学师资水平,更多的是依靠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实践经验积累,我们需要成体系的理论研修,进一步凝练教育思想,形成教学风格。”

湘军高级中学师资水平 “教育湘军”的新使命——走进湖南省中小学“教育家孵化”高端研修班

湘潭县第一中学校长齐学军同样深有感触。“身为一校之长,鲜明的办学理念如同一座灯塔,办学有了方向,各项工作才能更好地落地执行,办学前景豁然开朗。”

“苏格拉底说过,我并没有给你思想,只是在与你交谈中引发了你的思考。通过对话和不断追问的方式,将内心已经存在但零散、不系统、隐性的、潜在的话说出来、写出来。”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教授王红是学员的理论导师,也是本次培训的首席专家,她着眼于引导学员在专家团队与学习共同体的帮助下,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发掘独特的教育思想,让教育实践从经验走向自觉,初步形成个性化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框架。

在注重提炼教育思想之外,“教育家孵化”高端研修班还组织学员以行走的方式,参访各地名校,赴上海进行为期两周的跟岗实习,从全新的视角审视教育。

“上海之行,给我带来了视觉和精神上的冲击。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校长,我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学习借鉴各地优秀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经验,将当代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进行合理化接轨,以达到共赢的目的。”对岳阳市岳阳楼区站前小学校长喻叶东来说,2018年12月赴上海跟岗实习的这段经历,让他成为一个学习者、反思者和研究者,从另一个角度感悟小学教育。

高中组的研修学习活动,喻叶东以小学校长的身份参与其中。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每到一处,他聆听学校校长的办学报告,关注课程与教学改革进展。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学校以生涯指导为课题,将学业辅导与职业辅导相结合,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这引起了喻叶东的兴趣与共鸣。“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想,生涯规划教育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少年儿童,要从小学会立志,这不与生涯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儿童时期是人格和价值取向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学生结合自身优势和潜能,确立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思考的课题。”喻叶东表示。

怎样让培训更契合学员的现实需求,更接地气?

“全班学员分成了5个工作室,围绕‘凝练教育思想’这一主线开展活动,每个工作室分别配备1名理论导师和1名实践导师。理论导师在教育理念、学校发展规划、课题研究等方面提供指导;实践导师则为‘教练式’指导,为培养对象实践能力的提升和优化提供指导。通过‘教育思想确立’‘课题实证研究’‘名校挂职锻炼’‘在岗实践提升’‘现场诊断咨询’‘成果发表出版’等环节,一体化设计、分段式培养。”黄月初进一步介绍说,这是省教育厅、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与华南师范大学协同孵化‘湖湘教育家’的创新设计与实践探索,同时也得到了省教育厅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处长邱德和副处长王俊良的精心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此次“教育家孵化”高端研修班的学员来自高中、初中、小学各学段,有校长、也有教研员和基层教师,有城市教育改革的先锋,也有坚守乡村教育的脊梁,但不同身份、不同学科的湖湘教育人汇聚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异质同构体”,大家观察的视角不再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对教育全局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把握。

教育是生命的相遇,是思想的激荡,是知行的相融,一路同行的时光弥足珍贵。

长郡梅溪湖中学校长刘欣刚刚做完手术,他是坐着轮椅来参加结业答辩和典礼的。学生背着他上四楼会场的场景着实让人感动。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委员、校长助理苏建祥,才在华东师范大学接受了教育部长陈宝生的接见,又马不停蹄赶到了华南师范大学,他到酒店的时间是零点四十七分……

谈及参加“教育家孵化”高端研修班的收获,常德市常蒿路小学校长谢英打开了话匣子,“这样一批心怀教育理想的人一路同行,本身就是一场美好的相遇。真正触动我的,有时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办学策略或教育主张,而是一种向上的生命状态,一种对教育的理想与担当。当我感到疲惫、困顿时,在这里重燃教育激情,汲取不断向上的生命力量。”

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

这是一群湖南基础教育界的“最强大脑”。

人们不禁要问,他们的思想来自何处?根在哪?他们将为湖南教育改革和发展,呈上一场怎样的“思想盛宴”?

“我们走得已经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面对记者,长沙市周南中学校长翁光龙用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句诗,开启了话题。

他是从哪里出发的?汨罗,素质教育的发源地。

1985年,翁光龙初入教坛湘军高级中学师资水平,进入汨罗市第一中学。其时,汨罗市素质教育风起云涌,他成了接受这一洗礼的“幸运儿”。

20年的孕育,翁光龙有了自己的“三部曲”——

2005年,他参与研究一个新的课题——“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学生‘三自’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将教育的目光紧紧盯着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突出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2010年,他提出“三生教育”的概念并着手主持课题的前期研究。所谓“三生”,即生命、生活和生存。他认为,理想课堂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这样的“三生”,摆脱应试的窠臼、功利的目标,瞄准学生一生的发展。

2011年,他在梳理“周南文化”的时候,发现了朱剑凡先生提出的“三心”(自治心、公共心、进取心)校训,他又与时俱进,对“三心”提出了新的解读。

从“三自”管理,到“三生”课堂,到“三心”理念,无一例外都瞄准着学生的全部,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培育着学生的素养。

“当不少管理者将高考当做唯一的目标时,周南中学将目光投向了更深远处,这需要一种教育的情怀,一种家国的担当,一种时代的敏锐。”翁光龙表示,基于此,周南中学响亮提出了“不让学生输在终点线上”。

见证这一过程的“幸运儿”,还有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黄月初。

1988年,黄月初大学毕业来到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正是全省各种办学思想交锋最激烈之时。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领时代之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四大发展目标,一条高速航线”,即关注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特殊发展、和谐发展,启动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其经验被《人民教育》和《湖南教育》于1997年1月同时重磅推出,产生了很大影响。

岁月荏苒,黄月初把目光从学生转到了教师。

他认为,教师的教育力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激活教师的潜能,提升教师的教育力,才是抓住了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的最高使命就是培养教师,老师厉害,校长的手上才有牌,才可能组成‘王炸’,学生也因此有很好的引路人。”

黄月初进而提出,教师培养关键在校本。“要形成行之有效的校本培养管理机制,构建独具特色的校本培养课程体系,探索科学实用的校本培养新模式,开创个性鲜明的校本培养新途径,要根据不同培养课程,采取适合课程特点的不同的培养途径。”

他还掰着手指向记者介绍起具体的方法:师德师风修养课程用讲座渗透式,德育专业化课程用案例培训式,学科专业课程用专题研讨式,科研能力课程用课题研究式,学术能力课程用观摩交流式,生涯指导能力课程用体验应用式……

校本培养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与学校的优质发展。仅去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荣获“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和“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等重大荣誉,校长谢永红两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

“分享,让我们在一起。”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寄宿小学校长龙胜说,博才1996年建校,当初的博才,只是岳麓大地上的一棵树,而今已然长成了一片森林,随处可见它的种子,它的文化,它的基因。截至目前,15所博才系列学校共同缔结贯通九年义务教育的博才教育联盟。

湘军高级中学师资水平 “教育湘军”的新使命——走进湖南省中小学“教育家孵化”高端研修班

是什么力量让当初的一棵树,长成如此葱茏的一片绿色?是什么力量让博才赢得了数以万计的老百姓的信赖?那力量就是“分享”。“我拿什么与人分享?”“我分享别人什么?”“怎样与他人分享?”一系列问题让“博才人”开始寻求更高的眼界与境界。

“教育家孵化”高端研修班的学员们,也分享着各自的成果,他们从各个领域、各个角度丰富着湖湘基础教育的内涵——

株洲市第一中学校长陈嵩、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总校长夏育华带来“精致教育”办学理念,涟源市教研师资培训中心教研员王丽燕提出“问题导学”的思维方式,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党委委员、长郡雨花外国语教育集团总校长刘翔贵阐释特色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广州中学特级教师廖湘楚着眼于教师适度干预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衡山县第二中学党总支书记符竹青畅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与大学课程的衔接与改革,岳阳市外国语学校教研室主任李华分享了骨干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浏阳市新文学校校长刘文章则将目光聚焦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如何在学校真正落地……

湖南师大思沁新化实验学校校长陈克勤说,他在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学校当校长时,带领全校教师开展了《新建城区初中学校实施“活化教育”,建设“生活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起了包括“四大宗旨”“六大改变”“四个支柱”和“一个远景”的“活化教育”理论体系,使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学校由一所“升级版乡村学校”、一所新建学校,快速发展成为省市知名、特色鲜明的区域名校。现在,他将“活化教育”研究成果带到了湖南师大思沁新化实验学校,期待“活化教育”在这里开花结果。

作为教育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改革自然是学员们重点关注的内容——

衡阳市华岳实验中学校长贺建成认为,学以思为贵,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变知识的传递为思维的发展,“乐思课堂”由此应运而生,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课堂绽放;娄底市第一中学校长范彦江带来基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视角下的新课改观念探索;怀化市郡永实验学校副校长张华玲主张教师要敢于放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衡阳市石鼓区教育科学研究室教研员宋中莲关注语用型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邵阳县教学研究室教研员李美华探索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达成“情”和“思”的共融;怀化市第三中学副校长欧阳晓梅探寻物理学科本质,形成情境递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从“解题”走向“解问题”;湘潭市第三中学校长黄睿开启基于慕课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长沙市雨花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辛晓明从具体课例出发,引导教师进行文本解读,让语文教学获得“生长”意义……

同时,把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也不约而同地成为大家探讨的重点:永顺县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肖岩顺提出,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因子”,挖掘课堂内外的传统文化素材;郴州市苏园中学正高级教师李慧则将诵读引入课堂,以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唤醒学生的生命活力;涟源市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王晓林带领学生一同寻找经典诗文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岳阳市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柳彩萍以岳阳古文献为蓝本,寻找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研发之路。

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成长于乡村,其教育教学的行与思同样更多地聚焦在乡村教育。冷水江市中连乡中心小学校长刘红霞说,发达地区中小学的成功经验虽然为贫困地区学校提供了借鉴与参考,但贫困地区学校一定要立足于地方实情,以去糟存精的态度,以审视思益的原则,探索出一条适应自身发展的教育改革之路。桃江县桃花江小学校长黄丽君坦言,29年,3所小学,这些扎根乡村的教育实践让她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如何影响自己所在的这一方土地的教育与文化,怎样为乡村孩子提供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是一门“大学问”。

教育不仅仅是一局一域,应该有着更广阔的外延。大家还将目光投向了家庭教育——

在长沙市南雅中学副校长黄汉军的理解中,家庭是学生心灵的港湾。父母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要以精致的语言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切勿使用简单粗暴的专制语言。浏阳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黄建军则认为,当前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5+2=0”的现象,部分家长片面地将教育孩子的职责完全推卸给学校,周末和假期对孩子疏于管教,放任自流。要想破解“5+2=0”的难题,就必须让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形成教育合力,优化家庭教育小环境,净化社会文化大环境,深化学校教育主战场。邵阳市资江学校校长伍忠兵针对当前隔代教育盛行的现状,以家长学校为纽带,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创建生动和谐的新型家庭教育模式。

长岛人歌动地诗。透过这支“教育湘军”的强大阵容,我们见证了思想的集合与碰撞。

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师德建设与师资培养科科长、“教育家孵化”高端研修班班主任龚明斌表示,湖南基础教育的精耕细作和实操战术都已经接近了极限,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人重构价值,并进行价值引领。通过“教育家孵化”高端研修班,来一轮新的价值引领,这是我们的使命,“要让已经‘功成名就’的这群人,时刻处于被激活状态,激活、再激活,要让他们把所学所思所想,撒播在湖湘基础教育的大地上,铸造出一支拥有若干教育实践家、教育改革家、教育思想家的‘教育湘军’,这也可以说是省教育厅的初衷。”

抵达未来的方式在于现在行动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教育家孵化”高端研修班画上了句号,但湖湘教育人的行动却从未止步。他们秉持对教育的执著与热情,深耕于湖南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土壤之中。

采访过程中,“需要”是记者耳熟能详的一个词。

“被需要是最有价值的。”赵华,“教育家孵化”高端研修班学员,湖南一师二附小副校长,被大家称作“支教校长”。那时,长沙高新区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签订教育合作协议,引进名校的办学理念与管理模式。自2014年以来,赵华被派往长沙高新区支教,先后担任虹桥小学、金桥小学校长。

从城区优质学校到城乡结合部的薄弱学校,这个转身对许多人来说并不容易。赵华没有多想,寻思着“到哪里教书,不都是教书”,便由此开启了支教生涯。面对不同的生源,不同的师资,甚至不同的教育管理机制,到底要如何作为,才能给学校留下一些对未来有用的东西?

在金桥小学,面对平均年龄仅28岁,基本素养有待提升的师资队伍,她唤醒教师的成长自觉,打造专业成长平台,构建教师高水平发展评价机制,鼓励教师从高学历向高能力、高素质迈进;面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课程建设,她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搭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框架,探索课程融合之路;面对家长群体参差不齐的社会结构,她举办“家校夜话”,把家长请进学校,开设家校关系课程、亲子课程和家庭学习课程,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两年来,她悄然改变着当地的教育生态,学校从一所新建的城区薄弱学校跻身长沙市名优学校之列,周边居民也忍不住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点赞”。

从虹桥小学到金桥小学,赵华如今依然行走在支教的路上。“什么是教育的价值?就是你被这里所需要,你被这里所认可。哪里需要我,我的价值就在哪里。”赵华说。

因为这份“需要”,千千万万个湖湘教育人身体力行,传递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接力棒。

如果说“需要”体现的是一种情怀与担当,“改革”则从另一个侧面诠释着这支“教育湘军”敢为人先的精神。

周大战,人如其名,掀起了一场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战”,以改革者的勇气将目光聚焦在课堂之上。

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让学生上课不睡觉?有没有一种可能,让学生像喜欢网络游戏一样喜欢上课……还在永州市马坪学校担任校长时,面对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沉闷课堂气氛,周大战就开始了自己的尝试与探索。

“回归到教育的本源,从改变课堂开始!只有课堂改变了,教育才会改变,师生才会改变。”周大战认为,课堂是教育教学的第一阵地,改革的突破口就在课堂。

在他的学校里,课堂是热闹的。学生可以坐,可以站,可以说,可以笑,甚至还可以在分组讨论时跑到其他小组去参与探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课,以一种自由、自然的状态学习。老师要做的,就是努力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学生从来都是自由思想的表达者,而不是整天想着察言观色去刻意亲近和讨好老师。

学生敢想、敢说了,怎样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解放学生的思维,使之呈现开放、多元的活跃状态?周大战认为,思维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2015年9月,他从农村迈向城市,从中学“转战”小学,担任长沙高新区东方红小学校长,继续他的课改之路。

在这片新的“领地”,周大战以“办智慧教育”为出发点,构建“思维课堂”,尊重孩子的好学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分组学习,自主讨论,不断提问,相互探究……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问题的提出者、生活的思考者,课堂也因此有了更多的色彩。

“这么多年来,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虽然周遭依然有着不同的声音,但周大战与课堂教学改革“大战”的决心没有动摇。眼下,在参加“教育家孵化”高端研修班之外,他还是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的首批学员。平台更大了,肩头的担子也更重了。

从一个人的行走到一群人的努力,引领、示范、辐射,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更多的“教育湘军”成员,以改革者的勇气站在了湖南基础教育领域的最前沿。

还有这样一群人,“坚守”是他们共同的选择。他们在乡村教育的三尺讲台之上,以朴素的初心,践行教育家的责任与使命。

湘军高级中学师资水平 “教育湘军”的新使命——走进湖南省中小学“教育家孵化”高端研修班

“2016年下期,11位教师调走或离职,调入9位;2017年下期,15位教师调走或离职,调入12位;2018年下期,3位教师调走,2位教师离职……”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中学校长李荣胜掰着手指头算着学校的教师流动状况,他有些忧心:外地教师不愿来,本地教师不安心,优秀教师留不住,这是许多偏远乡村学校所面临的共同境遇。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作为一校之长,李荣胜理解老师的难处,“学校地处瑶山深处,距县城有120多千米,尽管教师流失现象依然存在,但我在这里,就是一种力量。”

也正因为这样,李荣胜在这所偏远的农村学校一待就是32年,历任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虽然职位变了,不变的是他对山区教育的坚守。

其实,李荣胜有好几次“转行”的机会。1993年,本有机会成为公务员的他,看着瑶乡孩子求知的眼神,看着乡亲殷切的期盼,不忍离去。2016年,县教育局想将他调到离县城近一点的学校,李荣胜再次婉拒……从没离开过三尺讲台,从没写过调动申请,从不轻易耽误学生课程,这是李荣胜的坚持。

“我的学校,我的家,春风十里不如它。”32载春秋,寒来暑往,于他而言,这是一个离开了会想念的地方,这是一个瑶山深处的“百草园”,这里承载着他的教育理想,这是令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采访中,听得最多的是湖湘教育人对乡村教育的坚守,总有一种情怀让我们感动——

“乡村教育,首先要有人。”娄底市第六小学校长谢凌云说。

“如果我们都没有定力,那教育还有什么希望?”怀化市溆浦县卢峰镇第三完全小学校长宋跃庆说。

芙蓉国里尽朝晖。我们期待,这支卓尔不凡的“教育湘军”带着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继续行走在湖湘基础教育的大地上,以卓越的思想和坚韧的实践,推动湖南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

在这里,读懂教育!

长按关注>>>

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