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高级中学成立 从武冈一中的文脉底座“希贤精舍”看武冈晚清时期发达的文化教育
时间:2023-05-25 阅读:105次
武冈,湘西南历史名城。历史上的武冈地区非常重教育,从宋代开始一直到了晚清时期,武冈地区的学宫、书院、义学、私塾遍地开花。宝庆武冈和湘潭、湘乡、益阳等地有着一个共同点,这就是在清同治朝期间,湖南各地陆续出现了许多乡绅倡建的义学,这些义学为湖南近代历史上人才井喷打下了坚强的基础。为什么这个时期湖南各地大量出现乡绅倡办的义学呢?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横扫太平天国的湘军攻破南京以后,大量湘军获得一定财富以后都运往湖南老家,除了像九帅曾国荃一样修房子就是兴办当地的学校教育了。湘军早期创始人江忠源就是我们宝庆人,笔者坚信肯定有大量武冈人跟着江忠源加入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以后,从南京“获得”一定财富也是情理之中了。
湖南省武冈市第一中学
上面笔者简单交代了一下大的历史背景,关于湘军从南京获得财富以后回乡办学的记载在各地县志中都是有记录的。《武冈县志》中关于这方面也有一些记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笔者分享一下《武冈县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由官方修的第一版县志,很值得仔细阅读。大家知道,武冈一中有着非常高的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了非常多的优秀学子,武冈一中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创建于1922年,创建的校址是“希贤精舍”。这个“希贤精舍”就像一个文化底座一样,把武冈地区的文脉从晚清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武冈一中。
笔者有《武冈县志》
武冈一中校园一角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希贤精舍”。同治十三年(1874年),武冈知州 张宽和 与武冈乡绅 邓辅纶 商议在鳌山书院王子堂东南位置(也就是之前的武冈县粮食局的所在地)创办“希贤精舍”。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邓辅纶湘军高级中学成立,邓辅纶与兄弟 邓绎、湘潭 王闿运、长沙 李寿蓉、攸县龙汝霖、并称“湘中五子”,邓辅纶 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创办“希贤精舍”以后,购置经史之类的书达3000多卷。张宽和与邓辅纶等人提出“精舍以穷经为专务”,“以广其用于天下而康济斯民”。宝庆知府 延桂 在他撰写的《希贤精舍》中说:精舍“大体上是仿照 晚清名臣、湘军元老 胡林翼 箴言书院的思路,是在国家衰败的时候培养能振兴民族的有用之才。
武冈古城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陆孝达 等人在精舍建立”开浚知识、恢张能力、拓充公益为主义“的南学会分会。这里简单说一下南学会,晚清戊戌变法时期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各种地方会,南学会是湖南地区由谭嗣同、唐才常等发起,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等开明官吏的支持的地方性学会,总部在长沙湘军高级中学成立,湖南其他地方建立分会,南学会当时的宗旨是争取“湖南地方性独立”,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南学会也不复存在。南学会在希贤精舍期间,由 贡生 周田成,廪生 张存业、潘振铎,增生 陆孝莹等负责讲授有益政教之学,并且购买各种图书、仪器,聘请传播格致、舆地等新学的老师湘军高级中学成立,希望“籍旧业为新基,化无用为有用”。废除科举以后,希贤精舍改为武冈州劝学所。民国以后,劝学所改为武冈县女子小学校,再到后面一步一步地发展变化到今天的武冈一中。
武冈老街
前面笔者说了,武冈地区有很多疑是湘军回乡办义学的情况,武冈地区当时有4个非常有名的义学,我们现在来分解一下。1、龙门山义学:地点在武冈南桥乡龙门山,道光初年由 龙乘云 等人创办,置田12亩。2、资南义塾:地点在油头团(现在新年县花亭子一带),创办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3、江口义学:地点在小坪江口村(现在的洞口县内),由当地著名乡绅 萧先熺 的妻子 刘氏 根据 萧先熺 的遗愿 捐600石谷田创办。4、襟江义塾:位置在现在的洞口县山门地区,创办人是尹德成、尹玉峰、尹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