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高级中学体育生好进吗 奋楫笃行,探索教育强省建设的湖南路径
时间:2023-05-25 阅读:182次
本报记者姚瑶曾玺凡
湘江潮涌,岳麓云起。生机勃勃的潇湘大地蕴藏着湖南教育行稳致远的发展思路,见证了湖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崇文重教是湖南人的情之所系、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把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放大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从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直面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从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到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湖南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湖湘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人口大省”到“教育大省”的历史性转变,探索出了一条建设教育强省的湖南路径。
以钉钉子精神,把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现代化的教学楼内,多媒体、班班通设备一应俱全;标准化的操场上,学生运动嬉戏的身影欢快活跃;崭新的围墙上,师生共同绘制的五彩墙绘在阳光下闪烁光彩……12月中旬,记者来到双牌县理家坪乡中心小学,绿水青山间的校园宛如一颗明珠惹人注目。
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所典型的乡村“老破小”学校。“原来学校只有一栋年久失修的教学楼,不少家庭都选择将孩子转到城区或者外县就读。2016年改扩建后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舍近求远。”该校副校长柏元华在此任教29年,见证了学校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美丽蝶变。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直面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钉钉子精神,将每一件教育民生实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2021年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8.6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面建成101所“芙蓉学校”,新增学位14.6万个,优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校就读,打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标杆;深入推进“新田经验”,优化提质乡村小规模学校,推进乡村教育信息化,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办好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积极破解义务教育“大班额”难题,超大班额实现清零,大班额基本清除,大班额、超大班额降幅居全国首位;全面消除随迁子女就业升学障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以上;以精准扶贫首倡地的责任担当,全面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承诺……
地处城郊的新晃侗族自治县芙蓉学校是我省第一批建成开学的芙蓉学校。校园里设置了专职接送的校车,使原本走崎岖山路上学的孩子不再担心淋雨、迟到;借助智慧教育系统,山里的孩子们也能和城里的学生一样学习更丰富的知识、更先进的观念;免费的食堂、完备的宿舍,让孩子们能更好地享受校园生活。“在这样美丽的学校里读书,我很开心!”徜徉在崭新的校园里,四年级学生黄益芸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用心用情,培养优秀教育筑梦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直以来,湖南坚持“教者从优”的理念,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突出的战略位置,优先谋划、优先保障、优先满足。
近年来,我省通过“徐特立教育奖”“湖南省优秀教师”等项目,定期表彰师德高尚、扎根基层、在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中业绩突出的教师。2019年,又设立湖南省优秀乡村教师表彰项目,每两年表彰100名长期在乡村任教的优秀教师。
在泸溪县,教师节表彰大游行已是传统。从县教体局到辰河大剧院,长约1.2公里的主干道实行交通管制,鼓号队激情演奏、盛装起舞,围观群众翘首以待、鼓掌叫好;优秀校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重教乡镇、重教部门的代表,犹如明星走在红地毯一样,受到众人的欢呼和注目。“在泸溪教书,有面子,有底气,有归属感。”该县达岚中学青年教师覃建红谈及自己的职业,总是一脸幸福。
为让乡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干得开心”,湖南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2006年,湖南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公费师范教育,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构建了特色突出的乡村教师队伍培养补充机制,全面提升了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打造了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湖南模式”。
省、市分别安排培养计划,采取市来县去、县来乡去、乡来乡去、乡来点去等“四类定向”培养;规定本科生在乡村服务期限不少于6年、专科生服务期限不少于5年;加大科学、音体美、心理健康教育等紧缺学科师资的培养……截至目前,4.8万名公费定向师范生已经毕业,成为全省乡村教育一线充满朝气的新生骨干力量。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提升乡村教师的获得感,湖南用心用情。
近年来,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基层教育人才津贴政策,分类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700元、500元、300元人才津贴;把乡村教师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乡镇工作补贴范围,为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根据任教年限的不同,每月发放200元至500元标准不等的补贴;同时,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让更多教师住进了“暖心房”。
江华瑶族自治县青年教师李小艳至今仍记得,几年前曾与同事们挤在不足15平方米的房间里生活,既无个人空间也没有隐私。从2015年2021年,该县共建成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公租房3200套,李小艳也住进了独立舒适的套间,“住房有了,感觉有了家,开展教学更安心了。”
与此同时,我省创新性实施“国培”“省培”计划,为教师“赋能”。每年中央和省本级投入专项资金1.3亿余元,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教师9万余人次。
培根铸魂,为学生成长启智润心
湖南红色资源丰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红色优势,高扬“为时代育新人”主题,全面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把思政工作贯穿大中小学校办学治校全方位、全过程湘军高级中学体育生好进吗,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根铸魂。
红军长征路上“半条被子”的故事,经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已经广为人知。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走进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四年级教室,这里正上着一堂思政课。听学生讲述长征故事后,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你们现在是一棵棵小树苗,将来有一天就会长成中华民族的参天大树。”
近年来,汝城县组织中小学生开展“观一处基地、讲一个故事、作一场讲解、写一份心得”活动,让红色旧址成为思政“教室”,让革命史料成为思政“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思政“教师”。
在湘潭县,各中小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湘军高级中学体育生好进吗,开展了“学雷锋”“童心向党”“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美德少年”或“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
湖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为主线,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了42集“我是接班人学习新思想”思政专题视听课,邀请科技工作者、医护人员、体育健儿、环卫工人等各界优秀代表讲课,全省中小学生可在网上听课学习。
除此之外,通过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备课实验基地,湖南引导高校与中小学开展“手拉手”集体备课,实现思政课的有效衔接;举办全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立项建设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研究中心20个、示范课程109门,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合力。
服务社会,厚实“专业人才土壤”
这十年,湖南职业教育战线不负时代、勇立潮头,向世界展现了“智造湘军”的底气与活力。从办学规模到内涵建设,从教师能力到人才培养,湖南职业教育也迎来跨越式发展:多项核心指标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湖南成为全国7个部省共建职教高地的省份之一;2018年、2021年,湖南因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两次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绘好产教融合“同心圆”。在邵东职专学校,仅进行一年专业学习的学生就能“真刀真枪”地在皮革上进行创作,制作高品质精美皮包。“瞄准邵东智能制造、皮具箱包、五金等13条产业链,该校在原来9个专业的基础上,构建了2个特色专业群,新设了工业机器人等3个相关专业。”邵东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刘寿平介绍,目前,邵东职业教育实现了对本地优势特色产业、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全覆盖、全对接,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能工巧匠。
筑好湖湘工匠“蓄水池”。从“有就业”到“高质量就业”,湖南职业院校学生凭借手中的技能,就业之路越走越宽。毕业于辰溪中职学校机械加工专业的刘也,如今是湖南云箭集团的一名高级技工。2017年,在学校学习的刘也就以刻苦好学出名,但在彼时,“中职学校没出路”“技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等言论甚嚣尘上,一时间也让刘也为前途担忧。
2018年,在刘也毕业的当口,立足辰溪本地发展的湖南云箭集团向刘也抛来了橄榄枝,一番考虑后,刘也进入到湖南云箭集团工作,技艺精湛的他如今不仅月入过万,湖南云箭集团还为刘也的父母提供了一份工作,让他能更加安心工作。
长期以来,办学条件不足一直是中职学校特别是农村中职学校发展的掣肘性因素。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湖南率先提出农村职业教育攻坚计划,通过省级统筹,带动97个农村县市累计投入攻坚资金近100亿元,新增公办中职学位近6万个。97个农村县市公办中职学校办学能力和吸引力显著增强。
此外,湖南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成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长沙职教城、常德智慧谷大学城等职教基地,在省级以上园区布局职业院校212所,持续推进专业动态调整湘军高级中学体育生好进吗,设置专业点5219个,覆盖我省主导产业和新兴优势产业,为实施中部崛起和“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面对时代交给的新考卷,群众翘首的新期待,湖南教育系统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全面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协调发展,努力建设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具特色的湖南教育体系,使教育强省的湖南路径越走越宽、越行越畅。
Source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