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攻略

7*24小时求学热线

15274855379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湘军百科

长沙湘军高级中学开福区 长沙左局街的历史与记忆

时间:2023-05-27 阅读:150次

左局街西起北正街(今黄兴北路),南接六堆子,北连文星桥,东止五堆子,宽3至4米,长248米。

左局街为长沙市一条历史老街。清同治《长沙县志》载:明吉藩左营公局设于此处,街由此得名,最初叫左营公局巷,以后改称左局街。

左局街

清末民初,中华圣公会设立在左局街旁,左局街成为教会建筑和官宦商贾营建公馆集中之地。左局街原19号系一座三层砖砌教堂,保存尚可,作他用,现街区成片开发已不存。原湘军提督军门娄云庆府邸设在左局街文星桥口,毛泽东好友,同盟会创始人之一仇鳌所住公馆在左局街老8号,圣公会原会长丁华辉亦在此街建有花园洋房。

早移

我在左局街的那些年,街上有北正街小学、市检察院、市妇联宿舍、市文化馆宿舍、市三十二中、市钟表厂,和四、五栋公馆、洋房、北区房产公司的一些公房和私房。

结缘左局街

1980年至1983年,我在左局街工作了三年。

1980年,省计委下达我局一项基建计划:建设"化工企业驻长联合办事处”,资金自筹。正值改革开放时期,化工化肥大干快上的年代,此项工作刻不容缓。因左局街11号公馆属我局公产,甶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划拨的,但占地只有0.3亩左右,按下达的计划需征用11号院东西两边北区房产公司的部分公房和少数私房。

我们局派出我和另一位干部老康,先期进驻左局街11号,在靠天井边腾出一间朝南大房间,摆上办公桌,安装好电话,立即开展工作。

左局街当时属民主东街办事处管辖,办事处设在学宫街52号。我们的工作是联系当地政府派出机构和居委会、派出所;技术业务上呈报长沙市城建局、长沙市统建指挥部,和长沙市房地产局、北区房产公司等政府职能部门。

很快,我们局从省湘江氮肥厂、省化工局汽车队、长沙化工机械厂借调老陶、老周、郭老师等三人,左局街治保会伍主任推荐一名长沙市一中高中毕业生小欧,共六人组成"项目前期工作组”,局里领导指定我为组长,迅速开展一系列艰难复杂的工作。

住11号公馆的老干部罗霖

11号公馆在街道的北边,坐北朝南,石库大门对着六堆子入口,内有天井,两层木楼房,为民国时期经典中式建筑。院内住着一位老干部,姓罗名霖,我叫他罗伯伯,他夫人是我单位退休干部。

罗伯伯祖籍湖南衡南县,出生于湖北汉阳,1938年在武汉加入共产党,参加抗日游击训练班后被派往湖南开展工作。

解放后,罗伯伯到中央政法大学学习,学毕回到湖南省检察院工作。以后调往省监察厅、省人事厅直至离休,他于1962年搬到左局街11号的,公馆当时属于省人委。

罗伯伯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人,我认识他那年他已有77岁高龄了,他身材修长,阅历丰富,为人和善,关心,记忆非常好。我经常在他家请教左局街的历史和往事,他都一一告诉我。

年青人

我在11号公馆上班,办公室就在罗伯伯住房对面,中间隔着厅堂,做的是从没接触过的全新工作,面对的是不可预知的艰难事务,在应对一个个难题中自身不断锤炼,罗伯伯都看在眼里,常常对我的工作给予认可和鼓励。

长沙湘军高级中学开福区 长沙左局街的历史与记忆

三一小学:最好的私立“贵族”学校

11号公馆斜对面,左局街与六堆子交汇处西南拐角一直到北正街口,街中部除了一户林姓医生的平房外,是一线几十米长的学校围墙。围墙内隐藏着一所名校,它就是原三一小学,后来的北正街小学。

图左为原北正街小学教学楼,图右为省化工企业驻长联合办事处位置,已成一大片平地。摄影娄湘棣,2020年9月28日

这所甶中华圣公会创办的学校,因教学最正规、规模最大、设施最好、音乐特长、收费最高,成为解放前长沙市民眼中最好的私立"贵族”学校。

三一小学建于1924年,教学楼是一幢灰砖清水墙三层建筑,平面呈不对称型,立面利用砖砌的不同形式产生各种不同的几何图案,教室入口的圆拱门为传统教堂大门形式,大门上方原嵌刻有校徽。整栋教学楼采用中国传统的木楼梯、木地板、木门窗,为中西合壁式民国建筑风格的教学楼,西南方紧依北正街中华圣公会礼拜堂。

学校源于1908年圣公会办的雅各中学,位于教堂后面。1924年小学建成后开始只收女生,1929年改为"三一完全小学",男女兼收。同年圣公会几所小学校在此处合并,雅各中学停办,长沙圣公会教堂为“三一堂”,其所属小学故名“三一小学”。

原三一小学教学楼南立面。摄影娄湘棣,2020年9月28日

值得一提的是:文夕大火到三次长沙会战期间,三一小学和圣公会教堂成为救护抗战伤员的机关,在战火中敞开大门救死扶伤。

解放后,三一小学更名为光明小学(私立),1952年甶私立改为公立。以后长沙市统一以街道命名,改为北正街小学。校门原开在北正街,进大门就是学校的礼堂,即教堂的礼拜堂,后面才是校舍、教学楼,师生出入学校不顺畅,以后大门开在六堆子,又在左局街围墙处朝街上开了一张门,后来增建的教学楼靠近围墙。

原三一小学校园内130年的银杏树见证沧桑变化。摄影陈辰溪,2020年9月28日

我在左局街工作的那三年,每天从街对面教学楼传来琅琅读书声。如今学校早已停办,人去楼空,然而校园依旧,内留下的130年的银杏和160年的刺槐见证着学校的辉煌和散去。

操坪

早些年校园成了开福区大中专招生办,如今开福区人文环境局已进驻,即将揭牌。三一小学教学楼这一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立面墙上多了几块保护牌:"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点",长沙市人民政府2009年公布为“近现代保护建筑”。

原三一小学教学楼墙上的“近现代保护建筑”铭牌,摄影娄湘棣,2020年9月28日

哥特式的“麻石教堂”

长沙湘军高级中学开福区 长沙左局街的历史与记忆

圣公会礼拜堂(今北正街教堂)于1911年重建(1910年长沙发生抢米风潮,当地饥民把外国领事馆、洋行和教堂全毀了),由时任长沙圣公会会长、美国主教孟良佐设计,丁华辉牧师监督修建。

教堂平面布局呈十字型,坐东朝西,高15米,正向立4根尖顶石柱,中柱间为石库门,红色平瓦屋面。1915年,主建筑及附属的牧师楼等功能房屋全部峻工,重建后为全花岗石仿哥特式艺术风格。整座教堂外观粗犷,结构坚实稳重,长沙独特的石砌建筑,俗称“麻石教堂”。

教堂内有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元勋之一——黄兴的题词,引起人们极大关注。1904年长沙湘军高级中学开福区,黄兴因领导华兴会起事反清,而被当局搜捕,曾得到黄吉亭牧师的帮助,在该教堂逃过一劫。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后,黄兴专程回到长沙,在北正街教堂与黄吉亭牧师重逢。当年12月黄兴题写对联赠予教堂,一为感恩,同时也表达对未来社会一种美好的憧憬。

"耶稣圣明,敬拜宜诚,辞尊居卑,为救世人",黄兴的题词镌刻成四方汉白玉石碑,悬挂在教堂大门天头内墙上方,至今保存完好。

"文化大革命”后,教堂移交给长沙市百货公司作火柴仓库,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归还教会。2002年,教堂被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公会三一堂(今北正街教堂)。摄影娄湘棣,2020年9月28日

左局街4号:长沙市妇联宿舍

从北正街入左局街不远,街北,左局街4号,是长沙市妇联宿舍院(以后变更多次,今为15号)。院子西边上世纪50年代初期是长沙市妇联机关,50年代中后期,市妇联机关搬到共青团市委一起办公,那里以后成了长沙市钟表厂,再往西还有两户民房。

左局街曾有两口双眼古井,市妇联宿舍大门边有一口,为了方便居民取水,特地将围墙拐了个弯,砌成U字型,将古井留在街边;市钟表厂西边还有一口双眼古井,这两口古井水质清澈,井台常常湿漉漉的,远近来打水的人很多,多少年来一直受到当地居民喜爱。

我的中学同窗周彻住在市妇联宿舍,我们多有联系。市妇联宿舍是由几个院落打通后连成的一个大院子,坐北朝南。前院大门临左局街,后院小门出去就是文星桥的文星里。

前院一栋两层楼宿舍,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红砖清水墙建筑,每层有四套前后两间的套房,在当时已是很好的住房了。这栋楼的后面有一套一溜四间的住房,过去应是富人家的宅子。

前院和后院之间还有一些建筑,曾经作市妇联机关食堂。后院则是甶一栋西式两层建筑和一组平房组成,原房主是个外国人。

西式两层小楼很别致,庭院也出彩,小楼前有一排葡萄架,每年结着葡萄。葡萄架前面有一大的空坪,坪的一侧有一排平房,是佣人的房间和杂物间等配套用房。坪的另一侧是一道带窗格的围墙,这是中西结合的园林景观围墙,沿着围墙栽种着几棵高大的夾竹桃,开着粉红色的花。

围墙那边是省民政厅某厅长的住宅,我的另一同窗郑落莎住在那里,周彻经常隔着围墙上的窗子,就和郑落莎同学招呼、说话了。

“小红楼”——长沙市检察院

长沙市检察院位于左局街南侧,大门正对着北边的文星桥,斜对面当年是长沙市三十二中。

长沙市检察院是1958年从樊西巷搬来的,这里原是长沙市税务局办公地,税务局1958年初搬走后,长沙市文联在此短暂过渡,不久搬往望麓园。前后几个市级机关在此院落办公,并没有“办公楼”,而只有一座民国经典建筑一一两层带阁楼的红砖公馆。

进入检察院大门后,东边是一道回廊围合着一个小型园林,幽雅、安静,后面是平房,院子的东南角才是主体建筑:两层楼公馆,红砖清水墙,立面可看到四个角,俗称八角楼长沙湘军高级中学开福区,很漂亮。

长沙湘军高级中学开福区 长沙左局街的历史与记忆

公馆的主人叫孙学海,他是一位西医执业医师,解放前就在公馆办起了私人医院,挂牌“学海医院”,因医术好,科目较全,拯救患者生命,受远近市民欢迎,一直延续到解放后。

我同学周彻于50年代初就在“学海医院”出生的,她妈妈告诉我们,帮她接生的那位医生是个外国人。左局街曾经是教会建筑集中之地,也许“学海医院”是教会医院演变而来的?

我朋友马永东(前右)与母亲、妹妹在市检察院内公馆前合影 供图:马永东

市检察院搬入以后一直在红砖公馆内办公,人们称它为“小红楼”。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砸烂公、检、法,致所有工作瘫痪长沙湘军高级中学开福区,小红楼沉寂了。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决定恢复重建检察机关,长沙市委派老检察长童育忠负责重建筹备工作,小红楼再次焕发勃勃生机,在这里重新策划启动了长沙检察发展的方向。

1981年长沙市七届人大选举产生了崔正盛为检察长的新一任领导班子,进而迈入了依法治国的艰难里程。1982年,迫于小楼内大小十几间房无法满足工作发展的要求,无奈把这个见证长沙检察发展历史的小红楼拆掉,在原址兴建一栋五层办公楼。

1990年市检察院迁往河西新址。再以后长沙晚报入住,改建为左局街宿舍区。

至今,小红楼内曾经发生的那些故事,仍在这里流传。

长沙市文化馆宿舍

长沙市文化馆宿舍东靠市检察院,西邻六堆子,为二单元六层楼。左局街的老公馆住户告诉我,这个位置在民国时期有个会堂建筑。

解放后的1952年,长沙市税务局在此重建了礼堂,1958年市税务局从左局街6号搬走后,礼堂交给市青少年宫代为管理。上世纪60年代,礼堂经常举办周末舞会。文化大革命期间,礼堂里面隔成房间当宿舍使用。

1969年冬天,一场无情的大雪将礼堂房顶压垮了。直到1978年,礼堂的新主人一一市文化馆获得长沙市政府城建部门建筑规划许可,在礼堂旧址新建一栋六层楼宿舍,峻工后市文化馆职工都住进新楼,还解决了市文化局系统部分职工住房。

80年代那几年,我在工余时间常去方功一馆长和毛文毓老师家中,我向方馆长讨教长沙的群众文艺,受益良多。毛老师家住西头一楼,毗邻六堆子,他家中常常传出钢琴精准的琶音和音阶,那是毛老师在指导湘江合唱团的团员练声。

几易其主的湖南提督府邸

三十二中位于左局街与文星桥的丁字路口东北角上,左局街东段临街的三十二中围墙系清代留存的古墙,长约100米,高3米,下部墙基用长条形花岗石垒砌,上部为“六一尺”青砖灌斗墙,为清代大型公馆留下的遗迹。

三十二中校园围墙几乎占据半条左局街,为清代大型公馆留存古墙。摄影娄湘棣,2020年9月28日

三十二中校园是原清朝著名将领、湘军提督军门娄云庆府邸故址。

娄云庆(1826-1912),长沙府浏阳人,咸丰初年入湘军水师,累功至都司,咸丰十年(1860)以战功擢参将,不久以功封直隶正定镇总兵。光绪十七年(1891 )擢湖南提督,官至从一品,光绪三十年(1904)告老还乡,定居左局街文星桥。

长沙湘军高级中学开福区 长沙左局街的历史与记忆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1905年成立的湖南西路公学,择荷花池五公祠为校舍。1914年更名为“湖南私立兑泽中学”,以后购买丝茅冲土地125亩定为校址。

1937年“七七”事变,民国政府令各校疏散,兑泽中学迁湘西并三易校址。1945年日本投降后,年底全部迁回长沙,初三、高中在丝茅冲本部开学,初一、初二4个班在荷花池分校。1948年荷花池校址卖给湖南日报社,初中迁到娄云庆府邸旧址。

1950年校董事会改组,选举陈明仁将军兼董事长,杜迈之为校长。同年丝茅冲校园卖给军大,校本部也迁了过来。1952年,湖南省政府接收“湖南私立兑泽中学”,改为公办,更名长沙市第六中学,增设幼儿园。

1957年第六中学迁往袁家岭新校区,以后这里几易其主。长沙市教育局在原址创办长沙市第十八中学(1959-1966),1967年十八中搬迁至原浏阳河路新校区。

1966年在原址创办长征中学,以后更名北区长征中学。1979年北区长征中学更名为长沙市三十二中(区属)。2012年,三十二中并入长沙市七中。

2013年营盘路小学入驻,同年5月开始招收新生。

原三十二中校门处,图右沿校园围墙行十米向南有个拐弯,再直行到五堆子。摄影娄湘棣,2020年9月28日

毛泽东好友仇鳌寓所

市检察院东侧,左局街老8号院(以后调整变更为34号)有栋公馆,座落在检察院小红楼的东南。长沙和平解放后,这里曾经作过毛泽东好友仇鳌的寓所。仇鳌是从文星桥搬过来的,他一家在文星桥5号住过很多年。

毛泽东与仇鳌的交往、发展始于文星桥的仇宅。1916年,仇鳌奉孙中山之命回长沙开展革命活动,一次,一些湘籍留日学生在他就读的岳麓书院聚会,毛泽东、蔡和森也来了,后来成为毛泽东岳父的杨昌济介绍他们和仇鳌认识,说可以请仇鳌讲讲追随孙中山、黄兴反清救国十几年的革命经历。

这次聚会后的第一个周日,毛泽东一早就从长沙南城的第一师范出发,徒步来到位于北城文星桥的仇宅拜会他。当时仇鳌外出办事了,晚饭时分才回来,毛泽东坐在小板凳上等了一天,仇鳌被他的诚意所感动,和他从黄昏一直聊到深夜,后来留毛泽东在家里住了一晩,就睡在一张从日本带回来的行军床上。

从此以后,毛泽东经常从南到北穿过长沙城,来听仇鳌讲辛亥往事,也向仇鳌谈自己的想法,一起探讨革命和救国问题。

左局街这座公馆,是仇鳌离开长沙前最后的寓所,是一座很有特点的中西结合建筑:红砖清水墙,两层楼房带阁楼,阁楼大空间可以住人,一楼有架空层,高出地面60厘米。从院子进来,穿过庭院后上几级麻石台阶进入公馆,一、二层全部木地板,有客厅。公馆内有天井,天井正中有一口水井,水质清澈充足,极为便利。

庭院中有一排平房,是佣人住房、厨房和小仓库。院内种有两棵玉兰树,开着白花,艳丽芳香,给庭院增色不少。

1948年开始,仇鳌参与程潜等筹划湖南和平起义事宜,为长沙和平解放做出了大的贡献,任职湖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毛泽东在一次给仇鳌的回信中写道:"共产党就是需要你老这样的诤友"。

1949年11月17日,毛泽东致电仇鳌,欢迎他“来京定居”。仇鳌遂于1950年初携全家迁居北京,后任民革中央委员,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仇鳌离湘后,左局街这座公馆成了公产,20世纪50年代长沙市检察院作干部宿舍,我的朋友巩湘江随父母全家在这公馆内住了好多年,直至1974年才搬离。

以后城市发展,许多单位申请征用一些占地大的庭院重新规划,建起一栋栋多层住宅楼,该公馆已不存。

长沙湘军高级中学开福区 长沙左局街的历史与记忆

左局街老8号(今34号)仇鳌寓所旧址,今已成废墟。摄影娄湘棣,2020年9月28日

明吉王府左营公局故址

从三十二中大门往东,顺着学校围墙行十多米往南有个拐弯,通过几米的弯道东行,前方街道笔直,北侧就是高3米,长100来米的清代留存古墙,走到头就与五堆子巷丁字相接了。

民国后期,从拐弯处到五堆子约100米这一段,曾改称“雍睦里”,和谐、睦邻、居住之地,一个美好的地名。以后不知何年改了回来,复名左局街。

现今左局街34号和36号这两栋六层住宅的大部分占地,即是明吉王府左营公局故址,左局街由此而得名。

图左是清代留存古墙,右边围档处是明吉王府左营公局故址。摄影娄湘棣,2020年9月28日

现状与期待

1983年秋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前期工作组”的任务结束,我奉令从左局街撤回到单位。后续由长沙市西区工程公司进场,一年以后,省化工企业驻长联合办事处建成,五层建筑附带20多套宿舍,联合办事处大门开在左局街文星桥T字路口西北侧,斜对面是三十二中学校大门。

20世纪80年代后期,市妇联宿舍院重建,那栋两层红砖楼房和后院的两层西式洋房、庭院全部拆除,还征用了文星里的一小块土地,临街建了一栋六层住宅楼,套内面积不小。街边的两口双眼古井消失不在。

进入90年代,改革开放劲风吹进了左局街,打开围墙,"全民经商”,沿北正街小学围墙一线临街建起了一排临时建筑,隔成十几间铺面全部出租,开了各色商铺;其它有条件的住家也在一楼打开围墙开了小店。

市妇联宿舍对面的林医生家由平房扩建成三层楼房,背靠原"三一小学教学楼",门牌变更为18号,开了一家口味菜馆,主营"口味蛇"远近闻名,火了十多年,左局街不再宁静。

近日,我旧地重游,目睹区街成片开发力度之大,左局街全线除原北正街小学校园和营盘路小学(原三十二中)完整保留外,两厢住宅基本已倒地和正在拆除。

省化工企业驻长联合办事处及宿舍已成一大块平地;原北正街小学临街商铺全部拆除,久违的小学围墙露出本来面目。市文化馆宿舍到五堆子口的30、32、34、36号等四、五栋多层住宅楼均已人去楼空,施工人员在准备整体拆除。仅仅看到市妇联的六层宿舍楼完好地立在街边。

左局街全线在开发拆除,图为18号口味歺馆。摄影娄湘棣,2020年9月28日。

城市,按自己的步伐在堆积历史,一个时代接一个时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迁,历史的车轮总是不停歇地前行。明天,左局街将会是怎样的景象,我在期待。

END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作者 | 娄湘棣。编辑 | 明明。部分图源网络。